问茶丨他跨入这甘甜的行业,畅想未来
茶有未来
张 士 康
“变加工为智造,才是茶产业的未来。”
张士康,茶行业思考者、茶科研践行者。从野生植物研究到茶行业经营者,他称自己是“茶行业的入侵者”。兼备行业设计、科学研究和商业探索的多重身份,他提出“全价利用,跨界开发”的理念。茶的未来,脑洞可以无限大。
茶的产能过剩,未来茶企如何盈利?
采茶工老龄化,未来的茶叶谁来采?年轻人不爱喝茶,茶的国饮地位未来会被咖啡取代吗?张士康则认为,中国茶产业正迎来它的黄金时代。“早上刷着茶,中午吃着茶,身上穿着茶,下午喝着茶,嘴上说着茶,脸上敷着茶,脚下泡着茶,晚上睡着茶”这是他对茶的未来场景的畅想。基于茶资源“全价利用、跨界开发”理念上的科技创新,未来茶叶的栽培、采摘、加工制造将实现智能化,茶和食品、医疗、日化等领域的跨界创新体系将创造出无数新型衍生品,变传统的饮茶为吃茶、用茶。在2009年以前,张士康对茶的理解也仅限于平时喝喝茶,从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到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简称中茶院),最初在行业里说话都要鼓足勇气。
工科博士出身的他始终有孜孜不倦的求索精神和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每个季度,他都深度调研各产茶区,不停地看、学、问、研究。从爱好者到从业者,他反而可以跳脱茶界看茶叶,用跨界的眼光和自身最擅长的科技思维,站在行业的高度去谋划茶产业的未来。
在此之前,他还经营过两个大型企业,所以身上有着一般科研人员所不具备的开拓果敢和商业嗅觉,以创客精神实践茶产业的“中国智造”。对于茶行业的发展,他有一种视为己任的担当。他很愿意跟不懂茶的人讲,有一两个人听进去,他认为都是对茶产业的发展的贡献。
他说每个人都随时面对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的选择,而人的时间精力有限,不可能瞻前顾后又左顾右盼地面对取舍,注意力要放在前进的路上,不枉此生地活出姿彩。戏称自己是“茶行业的入侵者”的他,其实早已被深深植入茶的基因。如果一个人不明白自己一生要做的是什么,又岂能做到如此胸怀激情,心无旁骛。
本期讲者简介
▼▼▼
唐宋元明清 从古喝到今王 建 荣“我们走在历史的延长线上,知道从哪儿来,才知道要往哪里去。”
王建荣,茶文化产业专家。精通茶学,旁通历史、书画、文学、博物馆学等诸多领域。一杯茶,既可以品味历史与人文的风雅,也可以温润当下生活的静美诗意。博古而通今,他在循古和创新中倡导适合当代人的茶生活。
● ● ●
做茶是件很酷的事夏 琛
“茶叶也可以很摇滚。”
夏琛,85后茶行业探索者,Tea Lab品牌创始人。不折不扣的“茶二代”,但爱茶是离开茶环境以后的事情。语言和商科的留学背景,使他兼具传统基因与西方思维,用跨界思维和开源平台,以最年轻的姿态探索茶叶这一古老植物的新可能。
● ● ●
林老师的茶林 勇
“茶的魅力最终是这口汤。”
林勇,千尺堂堂主。精岩茶,好美食,通音律。深谙岩茶的密码和“游戏规则”,以“林老师的茶”广交天下同好,得“老杭泡”之戏称。他认为茶是最平易近人的生命饮料,认同“茶向内,不向外”,喝茶要回到愉悦感上来。天地在变,茶的承载与包容不变。
● ● ●
茶:慕诗客,爱僧家阮 浩 耕“茶到随意方才妙。”
阮浩耕,茶史专家,“五馆常客”。30多年躬耕于浩瀚茶史,著作等身。他认为,茶是通达内心的不二法门。就茗香遣诗怀,窥茶文化神与魂,可高蹈风尘,可参禅悟道。茶的魅力,在每一行珠玑字句之间,在每一次注汤幻诗之中。
● ● ●
茶田里的幼儿园Yoga
“不经意的偶然接触到了茶和儿童教育,我想沿着这个方向一直走下去。”
Yoga,走进日本小茶村的中国90后。原本对茶一窍不通的日语专业学生,在日本留学期间,打开了茶世界的大门,在村子里种茶、在FB上分享茶生活,在幼儿园里观察如何将茶文化渗透到日常教育中。现在,她回国开始尝试茶田里的儿童教育。
● ● ●
茶有未来张 士 康
“变加工为智造,才是茶产业的未来。”
张士康,茶行业思考者、茶科研践行者。从野生植物研究到茶行业经营者,他称自己是“茶行业的入侵者”。兼备行业设计、科学研究和商业探索的多重身份,他提出“全价利用,跨界开发”的理念。茶的未来,脑洞可以无限大。
文丨菌菌
图丨网络、张士康
责任编辑丨机智豆
食话出品,转载请先至后台询问
欢迎转发分享至朋友圈
【食话】是自媒体组织"文艺连萌"成员
文艺连萌丨我们终将改变潮水的方向
冷链服务业务联系电话:13613841283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