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食品网 » 食品专题 » 名企风采

正文

双汇万隆:从“屠夫”到资本玩家

发布日期:2013-09-03  浏览次数:60858

  河南食品网讯 双汇遇上史密斯菲尔德,这是一部有着巨额投入、明星阵容和全球票房号召力的大片,导演兼主演正是双汇集团董事

河南食品网讯

  河南食品网讯 “双汇遇上史密斯菲尔德”,这是一部有着巨额投入、明星阵容和全球票房号召力的大片,导演兼主演正是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

  73岁的万隆自称不过是“杀猪卖肉”的,实际上是行业真正的大腕,这一次他站上了全球并购市场的舞台,演对手戏的既有史密斯菲尔德这样的产业巨头,也有高盛等金融大鳄,大幕刚刚开启。

  国际化心愿

  双汇并购全球最大猪肉生产商史密斯菲尔德的消息来得很突然。不过,对于双汇集团的掌门人万隆来说,这起跨国并购或许在多年前便已开始酝酿。

  5月29日,双汇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和美国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联合发布公告称,双汇国际将收购史密斯菲尔德已发行的全部股份,价值约为7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37亿元),其中股权部分对价约为47亿美元,债权部分对价约为23亿美元。

  作为双汇集团和A股上市公司双汇发展的控股股东,双汇国际承诺,收购完成后将保持史密斯菲尔德的运营不变、管理层不变、品牌不变、总部不变,同时不裁减员工,不关闭工厂,并将与美国生产商、供应商、农场继续合作。

  如果交易顺利完成,这将是中国食品业迄今最大的一起海外并购案,高达71亿美元的交易金额也远远超出此前的案例。在获得监管批准并满足例行成交条件后,两公司预计此项交易将于今年下半年完成。

  这一年,被称为“中国第一屠夫”的万隆年届73岁,他正在完成自己最大的一个心愿把双汇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万隆曾表示,双汇集团要由中国企业向国际化大公司转变,使双汇的产品质量国际化、管理国际化、市场国际化、品牌国际化,全面走向国际,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双汇。

  此次双汇出海,猎取的对象即是全球猪肉行业的龙头老大。据了解,史密斯菲尔德公司成立于1936年,是全球最大的养猪及猪肉生产企业,2012年销售额达到131亿美元。而双汇集团是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总资产达200亿元,销售收入超过500亿元,并计划到“十二五”末销售收入突破千亿元。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机会。”万隆如此评价,通过并购,双汇可以获得高质、优价和安全的美国产品以及史密斯菲尔德先进的运作模式和经营经验,成为一家全球领先的猪肉生产商和加工商。

  万隆表示,国家鼓励和支持大企业“走出去”,食品企业更需要走出去,学习国外食品安全的先进经验和技术,也有利于产业的做大做强。对于双汇来说,收购史密斯菲尔德的目的是实现优势互补,加速双汇在全球的扩张步伐。

  近年来,中国企业频频出海,双汇正是其中的一个。从中海油收购优尼科,吉利收购沃尔沃,以及农业食品行业的光明集团收购维多麦,这些海外并购案例不论结果如何,过程往往都充满了曲折。

  人们无从得知双汇和史密斯菲尔德董事会的谈判细节,但不难想象,要打动这家全球猪肉行业老大,除了依靠双汇强大的实力,万隆一定还给对方讲述了令人憧憬的“中国故事”。

  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和经合组织最新发布的展望报告,2010年,中国人均猪肉消费量为38公斤,在过去10年内增长了13%。预计未来十年,猪肉消费量仍将保持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1.6%,中国猪肉进口量将翻一番。

  分析人士认为,随着动物蛋白的需求持续增长和升级,以及“瘦肉精”等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国内肉类行业发展面临较大压力。即使双汇不参与史密斯菲尔德的经营管理,并购双方的目标也将一致瞄准中国市场。

  万隆对媒体表示,完成收购后,双汇不会到美国去建新的肉制品加工厂,同样史密斯菲尔德也不会到中国来建工厂,但是双汇会考虑将史密斯菲尔德的品牌和产品引入中国市场。

  卓创资讯分析师姬光欣认为,首先,此次双汇并购史密斯菲尔德公司无疑是加速了双汇海外业务的扩张,也为双汇带来了国外先进的管理与生产经验;其次,双汇也可利用史密斯菲尔德公司的良好声誉,提升自身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为双汇成为全球知名品牌铺平道路;再者,史密斯菲尔德将成为双汇的全资子公司,这样也为双汇在海外投资提供了方便。

  资本的力量

  如果万隆真的只是“杀猪卖肉”,双汇可能走不出河南漯河,更不用说全球扩张。这位“中国第一屠夫”,实际上还是一位资本运作高手。

  一位投行人士对记者说,双汇此次收购与以往中国企业海外收购在结构上有本质差异,可以看作是一次资本意义大于产业意义的行为。这次收购的买方双汇国际是一个B V I公司,这是双汇发展的境外股东实施的一次境外收购,而以往中国企业海外收购是内资企业在境外注册子公司再去收购境外企业。

  据了解,双汇国际是一家设立在境外的公司,是中国最大的肉类上市公司双汇发展的控股股东,也是双汇发展第一大股东双汇集团的控股股东。鼎晖、高盛、新天域、淡马锡等国内外私募股权基金和双汇管理层所设立的境外公司均持有双汇国际股份。

  这种复杂的股权结构背后,是万隆对“双汇系”由来已久的资本运作,他与金融巨头们一次次演绎着股权辗转腾挪的戏码。

  第一回,双汇引入国际私募基金。2006年,高盛和鼎晖通过共同控制的罗特克斯公司持有双汇集团100%股权,并直接或间接控制双汇发展超过60%的股份,获得对双汇发展的实际控制权。

  尽管对于外资控股大型国有企业,当时从漯河市到商务部均有不同意见,但万隆力排众议。他坚持认为,双汇集团要做大,尤其是做成跨国性的公司,没有国际上大财团的支持做不到。

  第二回,管理层收购(MB O ),采取的是“曲线救国”方式。自2007年开始,通过一系列的股权变更,以万隆为首的双汇管理层和员工在境外投资设立的兴泰集团成为双汇国际的实际控制人,并最终成为双汇发展的实际控制人。

  第三回,重大资产重组。2010年,双汇发展公布了重组方案,通过定向增发将双汇集团相关肉类资产全部装入了上市公司,该重组事项于2012年第三季度完成。重组完成后,双汇发展新增注册资本近5亿元,年生猪屠宰量增长了300%,肉制品产量增长超过90%。

  有了这些资本运作的经验,此次“蛇吞象”式的跨国并购,融资问题对于万隆来说并非难事。据报道,中国银行纽约分行将向双汇提供40亿美元,中国银行将以双汇在中国的资产作为贷款担保,而作为交易顾问的摩根斯坦利将以双汇在美国的资产作为担保。万隆透露说,不仅有中国银行,还有国外银团为此次交易贷款。

  引人猜想的是,除了产业上与史密斯菲尔德加强合作,后期的资本运作的故事将会如何发展。有分析人士称,此次双汇国际在并购中走到前台,说明套现和相关投资人退出的问题开始成为双汇资本运作的重点,而整个双汇的资本运作故事,也开始走向高潮,高盛、鼎晖等国内外投行可能借此实现套现。

  目前可以明确的是,在交易完成时,史密斯菲尔德的普通股将停止公开交易,从而实现私有化。届时,史密斯菲尔德将成为双汇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的全资独立子公司,以“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名称经营。

  有分析称,交易完成后,第一步可能会实现双汇发展和史密斯菲尔德在冷冻猪肉进出口业务上的合作,之后会经由双汇发展和史密斯菲尔德的共同母公司双汇国际安排进行品牌和生产方面的合作,最后不排除双汇国际将史密斯菲尔德注入双汇发展。

  与危机过招

  双汇集团官方网站首页,有一张万隆目视远方的半身像,旁边是他题写的“诚信立企、德行天下”。此时因并购案而引得全球瞩目的万隆,必有这般“天下”豪情。

  然而,两年前的悲情仍然历历在目。轰动一时的“瘦肉精”事件让双汇陷入信任危机,也让行业内有着教父之誉的万隆背负骂名。

  2011年3月15日,中央电视台播出《“健美猪”真相》,曝出济源双汇收购含有“瘦肉精”的生猪,双汇发展当日封住跌停板。

  3月16日凌晨,万隆从北京紧急赶回漯河,并做出了两个重要决定:双汇第一时间向消费者致歉、“瘦肉精”由抽检改为逐头检验。

  3月23日,双汇紧急召开了4000多人规模的全国经销商视频会议,以应对下架危机,希望能重新启动市场。万隆首次出面,就瘦肉精事件公开表态。

  3月31日,双汇集团在河南漯河市体育馆召开“万人职工大会”,参会人员包括双汇集团所有管理层、漯河本部职工、经销商、新闻媒体,双汇再次致歉并公布整顿举措。

  有意思的是,根据当时的报道,持续了两年小时的会议中,会场内的员工和经销商对万隆报以雷鸣般的掌声,甚至有经销商高呼“万总万岁!双汇万岁!”

  不过,万隆深感压力,“双汇集团20多年时间铸就的放心品牌受到置疑,这个损失难以估量”。同时他又信心满满,表示两三个月双汇就能恢复元气。

  这个足以使双汇沦为另一个三鹿的危机,成了双汇及万隆个人的“分水岭”。瘦肉精事件后,很多人感觉到,万隆开始变了,比如不再执著于低调的务实,让企业更多地走近消费者,比如开始绸缪多元化。

  而在此之前双汇二三十的发展历史中,万隆一直被认为很“自我”,别人很难改变他。面对各种危机和困境,他敢想敢做,在漯河素有“头发很少,头皮很硬”之称。

  1940年出生的万隆,青年时代曾报名参军,是一名铁道兵战士,复员后被分配到双汇的前身漯河肉联厂工作。这家国营小厂已经连续20多年亏损,到了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境地。1984年,在企业改制的民主选举中,44岁的万隆被推选为厂长。

  执掌双汇的万隆做了两件自认为影响行业的大事,一是在1999年引入了中国第一条冷鲜肉生产线,大力推广冷鲜肉的品牌化经营,二是开办肉类连锁店,改变了传统“走街串巷、设摊卖肉”的模式。

  一篇对万隆的专访报道中以这样煽情的文字描述:出身在相对封闭、市场经济不甚发达的中原地区,他把一个亏损的小肉联厂,做成了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靠的就是一股“硬”气。二十余年来,他和体制博弈,与资本过招,甚至与自己的年龄抗衡,连他自己都说,“换了别人,可能早出局了。”

  瘦肉精事件后,万隆就曾表露心迹,说“早就想退休了”。如今,又有人说,这次并购案是万隆要在退休前实现自己的“国际化”梦想。看来,73岁的万隆老骥伏枥,还要在国际商海中与产业和金融巨头们过一次招。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河南食品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河南食品网”。

②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河南食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友情链接

电话: 0371-86563572  邮箱:kf@zhuoqi365.com  版权所有:河南卓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豫ICP备09039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