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冷链物流”破局行业难题
近年来,为了推动冷链物流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国家层面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而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为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极大地提振了市场信心。
今年6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做好2024年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发布新一批20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名单。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也已提到,创新步伐明显加快,数字化、标准化、绿色化冷链物流设施装备研发应用加快推进。这些政策不仅推动了标准化、数字化和绿色化的发展,还为企业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增强了冷链物流企业的投资意愿。
与此同时,“互联网+冷链物流”模式迎来发展机遇,通过整合互联网技术,提升冷链物流的效率和服务质量,实现从生产到消费的全程温控管理,降低物流成本,减少食品损耗,并确保食品安全。
01
冷链物流需求多样化
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于食品的品质和口感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不仅体现在对食品本身的质量要求上,还体现在对食品运输和储存条件的要求上。冷链运输作为一种能够确保食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保持恒定低温的物流方式,越来越受到重视。
近日,中物联冷链委秘书长秦玉鸣接受《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记者采访时分析表示,目前,市场上的冷链运输需求呈现多样化趋势:一是BC融合,仓配一体化发展。近几年,零售渠道多元化、扁平化的发展趋势明显。品牌方为了简化渠道管理,降低物流成本,越来越多地要求区域仓兼具仓储和配送能力,具备2B和2C的能力,提供仓配一体化服务。二是城配“零担化”趋势已经显现。城配仓配存在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城市消费呈现多品种、小批量、多频次、订单碎片化等新特征,推动了城配成本。这使得城配共享网络成为下一个风口。三是新零售即配需求越来越高。四是冷链消费渠道下沉。冷链物流直配打通了下沉渠道的“最后一公里”,开拓了新兴市场。五是未来对“冷链物流+农食加工”类综合园区需求增加,集聚各方资源,满足新零售新茶饮新餐饮等对多温区的需求,实现一站式服务,有效降低成本。
“在过去,冷链物流的订单通常是大生产和大分销的模式。这意味着生产商会生产大量的商品,然后通过分销商将这些商品分销到各个零售端和次终端。然而,随着市场的变化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这种模式正在逐渐改变。”近日,瑞云冷链联合创始人&CSO李秀强接受《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记者采访时认为,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零担业务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并满足消费者对新鲜、安全商品的需求。同时,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创新,零担业务的实施也将变得更加容易和高效。
秦玉鸣也指出,随着零售便利店和餐饮连锁企业不断扩张全国门店,生鲜电商、线上线下新零售市场快速崛起,冷链原材料消费渠道向三四线城市延伸,订单结构少量多频的方向发展,传统整车运输无法满足需求,零担(共享)运输应运而生,并快速增长。
02
“互联网+冷链物流”潜力释放
通过多年的行业观察,李秀强总结认为,对冷链物流而言,乡村作为食品的产地,具有两大核心问题:一是运力的脉冲性保障。产品的生产和供应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和区域性,导致物流需求在不同时间和地区之间存在巨大差异。这种脉冲性的物流需求给物流企业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尤其是在冷链物流方面。二是零担网络的延伸。单一产品单一产地的产量限制,许多乡村地区的特产或农产品总量有限,难以支撑大规模的物流运输,导致零担物流成为主要形式。
“面对市场变化,如季节性需求波动,能够快速调整策略。引入新的业务模式和服务,如社区团购、产地直配等。”此外,秦玉鸣分析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点包括:一是提高透明度和可追溯性。利用物联网(IoT)设备如温度传感器、RFID标签等可以实时监控货物状态,记录每一个环节的数据,确保全程温控,增强供应链的透明度,实现从源头到终端的可追溯性。二是优化物流路线和调度。借助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可以合理规划运输路线,减少空驶率;动态调整配送计划,以应对突发情况。三是提升企业运营效率。自动化仓储系统和智能分拣机器人可以加快货物处理速度,信息系统能够简化订单管理、库存控制、车辆调度和客户服务流程。四是增强客户体验。提供更加便捷的购物渠道和实时更新的货物追踪服务,让消费者了解购买商品的最新动态。五是促进信息共享和协作。上下游企业更方便地分享信息,协同工作,提升整个供应链的响应速度。
秦玉鸣总结认为,“互联网+冷链物流”这一模式,通过引进数字化信息系统,链接供需双方,与同行企业、上下游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或联盟关系,促进共享资源、密织网络,优化运输路线、提高装载率、提高运营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盈利能力,提升服务质量,提高综合竞争力。此外,“互联网+冷链物流”也为冷链物流行业带来的新发展机遇,例如扩展市场与增长需求、市场供需对接需求、更多冷链物流商机、冷链生态圈合作共赢、不同规模的企业形成互利共赢的局面。
据李秀强介绍,过去四年,瑞云冷链做了三件事情:一是布局了一张全国化的冷链零担网。这张网已经覆盖了全国300多个地级市、1700多个区县。这张网每天操作货量已经突破10000吨;二是布局了线上运力交易平台——冷运宝。从冷运宝平台过去三年的成交数据来看,交易背后有70%是返程车。而冷运宝平台的核心价值就是要解决返程空载的问题,通过返程配货提高司机的收入,从而进一步降低货主的运营成本;三是在数字化方面的持续投入。研发了内部的中台——星空系统,承载瑞云的“交易+交付”一体化的服务,面向行业输出瑞云的数字化能力。
03
数字化能力是冷链零担主要抓手
近年来,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增大和产品毛利的下降,使货主对冷链物流的付费意愿逐渐降低。冷链物流企业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定位和业务模式。李秀强认为,当下,冷链物流行业已经从粗放式发展阶段进入精细化发展阶段。冷链物流企业应通过提高运营效率、提升服务质量、拓展业务范围、加强技术创新和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等方式,抓住市场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
从整个冷链行业的发展来看,目前冷链行业已经进入了整合的窗口期。而网络化、数字化成为冷链赛道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这既带动了产业效率的提升,也助推了冷链货运赛道的高质量发展。但这也对冷链零担业务场景带来了诸多挑战。
对此,李秀强指出,一是产品特性。冷链产品对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有严格要求,因此在转运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避免货损。二是路由链路设计。为了降低货损率,冷链零担业务的路由链路设计需要更加拉直,减少中转次数。三是区域性和脉冲性问题。我国生鲜食品的发货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脉冲性特点,导致冷链流通网络的业务量分布不均衡。这就要求网络的运力组织和线路优化调整能力非常快速敏捷,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四是敏捷调度中心。为了应对上述挑战,冷链零担业务需要一个敏捷的调度中心,具备现有规划的能力,能够快速调整运力和线路,避免无效运力的产生,降低成本浪费。五是成本控制。由于冷链产品的特殊性,其运输成本相对较高。
“瑞云冷链主要通过数字化这一抓手为冷链零担破局。”李秀强提到,一是采用轻重结合模式构建全国网络。瑞云冷链采用了轻重结合的模式来建设其全国网络,这种模式通过整合社会化资源,实现了网络的快速铺设。不过,瑞云冷链注重在关键节点上进行重资产投资,以确保网络的稳定性和服务质量的确定性,同时在非关键部分采用轻资产策略,以提高网络的覆盖度和灵活性。二是通过线上运力平台搭建与柔性化调度。面对脉冲性发货量不均等问题,瑞云冷链完成了线上运力平台的搭建,该平台已经实现了全国50%以上的冷链运力渗透率。通过线上平台的柔性化运力调度,瑞云冷链能够快速及时地补充线下运力,调整运营策略,从而提高整体运力的利用率。
目前,通过“零担网络+运力平台”战略布局,瑞云冷链已经建立起了一张拥有33个转运中心、118条骨干线路、链接60+家事业合伙人企业、500+家加盟商的冷链零担网络。(本文刊登于《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2024年第22期)
冷链服务业务联系电话:19937817614
华鼎冷链是一家专注于为餐饮连锁品牌、工厂商贸客户提供专业高效的冷链物流服务企业,已经打造成集冷链仓储、冷链零担、冷链到店、信息化服务、金融为一体的全国化食品冻品餐饮火锅食材供应链冷链物流服务平台。
标签: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