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原创裴矩在古代官场如鱼得水之探秘(新浪推荐11年第24篇)
(新浪网草根名博首页推荐)
(人民网强国博客首页推荐)
裴矩,中国隋及唐初政治家。约生于梁太清元年(547)或更早,卒于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他原名世矩,因避唐太宗讳而去世字,字弘大。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杨坚代周,建立隋朝,矩为近臣,参与平陈之役,继而经略岭南,北抚突厥族启民可汗。又与牛弘等参定隋礼。隋炀帝即位后,矩甚受重用,参掌朝政。裴矩一生最重要的活动是为炀帝经营西域。大业元年(605)至九年间,他至少4次来往于甘州、凉州(今甘肃武威)、沙州(今甘肃敦煌),大力招徕胡商。裴矩尽力搜集西域各国山川险易、君长姓族、风土物产等资料,绘画各国王公庶人服饰仪形,撰成《西域图记》3卷,并别造地图,注记各地险要,献于炀帝。炀帝即将经营西域事宜悉以委任给他。矩引致高昌王麴伯雅、伊吾吐屯设等入朝,并积极策划打击西域贸易的竞争者----吐谷浑。五年,炀帝亲征吐谷浑,拓地数千里。稍后,炀帝又派薛世雄进军伊吾,于汉旧城东筑新伊吾。矩同往经略,巩固了隋与高昌的联系。大业十四年,反贼宇文化及弑炀帝,任裴矩为尚书右仆射。化及败,矩转事窦建德。建德败,矩降唐,官至民部尚书。裴矩80岁精明不减,历事诸主,均受礼遇,以熟悉故事,常受咨询。他所撰著作大多已佚,留世不多。
裴矩在北齐、北周都任过职,后在隋、唐做高官,中间还在宇文化及、窦建德手下效过力,历主颇多,何以能如鱼得水时时处处受重用?他为人处世,到底是忠是奸?在他身上有什么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的地方?是今天笔者希望探究的主要方面。
我们先看看裴矩一生中的几个“典型”事例:
在隋炀帝杨广执政时期,为了顺应善搞浮夸的皇帝,裴矩是“功不可没”。大业五年(609年),隋炀帝巡视黄河以西地区,命令裴矩前往敦煌。裴矩派使者劝说高昌王等,用丰厚的利益好处引诱他们前往朝见。“及帝西巡……西番胡二十七国,谒于道左”。西域客人身穿斑斓的服装,佩戴熠熠闪光的金玉饰物,虔诚地为隋炀帝焚香祈祷。悠扬悦耳的西域音乐飘飘渺渺,在天地间回荡不绝。引来武威、张掖等郡的女子穿着盛装跟随观看,致使车马堵塞,延绵十多里。一些西域国家的使臣向隋炀帝表示,他们愿意献出国土,归顺大隋朝廷。隋炀帝见裴矩有功,很快给他升了官。
大业六年春,蕃邦首领齐集东京,大业六年,隋炀帝要到东都洛阳巡幸,裴矩又“以蛮夷朝贡者多”为由,提出要大演百戏,让外国人开眼。于是,杨广诏令在端门街为他们举行歌舞盛会,戏场周长5000步,管弦乐队达18000人,演出通宵达旦,灯火照耀天地,丝竹管弦之声数十里外可闻。这次演出持续了一月之久,耗资无数,不仅国库空亏,百姓也多受牵连。
尤其是一次隋炀帝出巡江都,卫士逃亡甚众,裴矩竟出坏点子,向隋炀帝建议:把江都的女子征集起来,分配给卫士们“恣欲”,以稳定军心鼓舞士气。隋炀帝大喜,立即下令照办。所以,史书上有称裴矩是隋之佞臣者也并不为过。
隋炀帝亡国后,经过一番厮杀争夺,李唐取得正统地位,裴矩也由隋王朝的大臣、宇文化及的大臣、窦建德的大臣,摇身一变转为唐帝国的大臣。裴矩降唐后,他似乎变成另一个人,向唐太宗提出不少好主意,谏“试赂”即其中一例。据《资治通鉴》记载,
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有司门令史受绢一匹。上欲杀之。民部尚书裴矩谏曰:“为吏受赂,罪诚当死。但陛下使人遗之而受,乃陷人于法也,恐非所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上悦,召文武五品以上,告之曰:“裴矩当官力争,不为面从。倘每事皆然,何忧不治。”
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影也,表动则影随矣。
文章释义:唐太宗患官吏受贿,秘密派左右向官吏行贿,以试验其是否受贿。有一个刑部司门令史接受一匹绢的贿赂,唐太宗要杀他。民部尚书裴矩提出:“受贿当死。然而行贿呢?恐怕不符合以德教化、以礼规范行为的准则吧!”唐太宗很高兴,召集五品以上官员,说:“裴矩当官力争,不看我脸色行事,都这样,何愁国家不治”。
司马光评论说:“君明臣直。裴矩在隋炀帝面前是个佞臣,在唐太宗面前忠于职守,不是裴矩性格有改变。君主不愿臣下提缺点,则忠臣化为佞臣;君主喜欢臣下提批评意见,则佞臣变化为直言忠臣。可见,君主是表率,好像华表,臣下是影随。根子还在君主身上啊!”
在这里,《资治通鉴》主编司马光在追叙这段历史时,评论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很值得我们深思。从裴矩的为人处世哲学看,他是个极其聪明之人----非忠非佞,虽然勤勤恳恳,老辣练达,聪明颖悟,娴于世事,不贪贿,不奸巧,但他的内心没有江山社稷,甚至连君主也没有,只有自己的小日子,凭自己的智慧和劳作获得承认。这样的人在隋炀帝那里吃得开,在唐太宗那里也吃得开。
今天,我们的官场、我们的身边是否也有裴矩之类的人存在呢?这类人,一般能够凭借个人的素质水平能力受到领导赏识,又能做到“人前说人话,鬼前作鬼戏”,聪明伶俐,悟性极高,故而常常在各类单位很是游刃有余,在人际关系很得群众欢迎。就事论事地说,这类人颇有欺骗性,颇具危险性。
司马光认为裴矩根本就是一个忠臣,只是由于皇帝的好恶才因此变忠变佞了。窃以为,此说法并不适当,不仅抬高了裴矩,而且也太夸大了两位皇帝的威力。一般来讲,忠佞都是由个人本质决定的,皇帝的好恶只是一个外因而已,起重要作用的关键作用的还是内因。假如,裴矩能据理力争,坚持直谏,他的历史就需改写。
换个角度看,司马光的“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论述与点评,并不是没有一点道理,应当成为为官者需要认真斟酌和考量的因素。君真则臣忠,君邪者臣佞,是许多事实都证明了的常规惯例。因此,身先士卒,以身作则,为人表率,就是为官者极为重要素质与职务要求了。
正所谓:“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兵随将转”。现实生活中一些主要干部,特别是“一把手”与掌握一定实权的分管干部,他们的作风好恶,往往对下属有着强烈的导向作用。所以,才会出现喜舔的有人拍,喜贪的有人给,好色的有人送,种种腐败现象便由此蓬勃滋生。其中,贪官自身私欲膨胀难辞其咎,然反过来想,如果属下抱定宗旨、坚持原则,不舔不给不送,上有国家法度,下有纪律监督,有什么好担忧好担心的?只不过,或许从此断了仕途升迁之路,有时甚至冒丢官罢权的风险而已。若一切都能看得开、想得通,行得正、做得端,实在也无所畏惧。怕只怕,顺大流、跟风走,才会陷入两难境地。
裴矩在官场上左右逢源,既不得罪皇帝和同僚,又不走非忠既佞的道路,游离于忠奸之外,实可谓聪明透顶之人。他的所作所为,之所以能够在封建官场这个大染缸里,混得风生水起、如鱼得水,还是有其必然性的。我们今天分析他的人生轨迹,并非要生搬硬套去学习借鉴,也并非要去揭露去批判,而是希望通过分析受到启发、得到启示。
(作者:用心沟通
原创
新浪首发)
原作者:用心沟通5088
原链接:https://blog.sina.com.cn/s/blog_608c5f0f0100p6pi.html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博客作者,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新浪客服。本账号将予以删除。
冷链服务业务联系电话:13613841283
标签:
食品安全网 :https://www.food1233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