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茶完成对野萃山的并购,持股65%,下一个是苏阁鲜茶吗?1
最近喜茶在投资上有点激进。
11月11日,喜茶对野萃山的并购已经完成,并做了工商变更,喜茶通过两家公司合计持股65%。
在今年5月份时候,金沙江创投已经给野萃山做了第一笔投资。野萃山的核心团队原来是从喜茶出来的,这次又被买回去了。
野萃山的相关数据:
近几个月,喜茶摇身一变成“金主爸爸”投资,并且节奏越来越快了!
10月27日,新国潮预调酒饮品牌WAT鸡尾酒完成 A 轮融资,由BAI 资本、番茄资本携手喜茶联合战略领投。除了低度酒,喜茶还投资了野生植物YePlant,布局燕麦奶领域。
而在茶饮品牌领域,喜茶则通过喜小茶对王柠柠檬茶做了并购,喜茶合计的持股比例为70%,前段时间,还投资了和气桃桃,持股比例为5.1%。
在咖啡领域,喜茶则投资了Seesaw咖啡,其实投资的野生植物YePlant大股东也是做咖啡的。
从喜茶新成立的公司来看,还瞄准了两家饮品品牌——野萃山和苏阁鲜茶,成立了两个合伙公司,野萃山的已经落地了,下一个是不是就是苏阁鲜茶了?
茶饮做投资的已经越来越多,奈雪的茶上市后第一次出手,就投资了自己的核心供应链公司,出资3864万元。
而蜜雪冰城是投资了广东汇茶,持股比例19%。
刚刚说要闭店的茶颜悦色是之前拉着天图资本一起去投资了果呀呀,茶颜悦色在果呀呀的持股比例为接近6%。
国内市场的茶饮、咖啡,亦或者是果汁饮料的市场,大盘就这么大,各个地方都有割据的诸侯,巨头要想继续变大,通过投资并购算是最快的一条路,毕竟孵化品牌还是太慢了。
从美团龙珠创始合伙人朱拥华接受投资界采访的内容来看,他认为,喜茶的投资是在为奶茶行业红利消失做准备,在做大主业的同时,在产品、渠道和品牌上加固护城河。
之前盘点过喜茶的投资策略:
1、茶饮主业上防御性投资,兼顾获取新的能力
今年年初,喜茶发布了一份年报,可以看到喜茶在水果上的消耗量,排序是葡萄、芒果、椰子、桃子和草莓。
而喜茶在茶饮领域的投资,做个分析,基本上是跟水果相关,可以说是在做有效的防御性投资,以及从品类、加盟和价格带上做延伸。
在这个阶段就开始做投资是一种非常聪明的选择,海底捞在这个事情上就走了弯路。海底捞内部以前认为,孵化某一个细分品类的品牌,每个店长投资300万,一个不行,投资10个,总有一个会出来,结果发现,都跑不出来。从火锅业务延伸出来的,还是颐海、微海和蜀海三家做供应链支撑的公司,更为成功。
喜茶自己开辟的子品牌——喜小茶,现在只有27家门店,规模较小;内部孵化太慢了,靠投资来得更快。
2、拆解茶饮领域的投资逻辑
从王柠柠檬茶到和气桃桃,再到野萃山和苏阁仙茶;虽然野萃山和苏阁鲜茶还未交割完成工商变更,也值得分析一下。
最早传闻喜茶要乐乐茶,后面就是喜茶出面否认,在高端现制茶饮的品牌中,在喜茶和奈雪的茶之后的,就是乐乐茶。喜茶如果对乐乐茶做并购,只能算是在高端现制茶饮的集中度做得再高一点。
在8月份的时候,喜茶对王柠柠檬茶做了并购,占股70%;可以看看喜茶的去年产品销量排名前五是哪些,柠檬茶是不在列的。
今年夏天喜茶自身所推出的柠檬茶异常火爆,推出柠檬茶系列当日,销量达40万杯。与此同时,还有诸多柠檬茶品牌拿到大额融资,喜茶在这个领域直接并购一家品牌,去独立发展是非常合理的。
而瞄准的野萃山和苏阁鲜茶,其中野萃山是做果汁的,里面也有大量从喜茶出去的一帮人,已经拿到了金沙江的第一笔投资,其产品的价格带是跟喜茶一样的,所以这家公司的投资,看起来就是产品品类的扩充。
而想对苏阁鲜茶做投资,在本人的理解中,这家茶饮品牌是中间价位的「喜茶」,并且加盟体系打法还算克制。产品主打天然的水果茶,专注0添加的水果茶,在其品牌手册中,介绍的是「不以开店数量为目标,以开店质量为目标。不追求暴利,追求做长久生意。」
而在产品上,坚持手工制作。根据其创始人王骠接受采访的内容来看,也是如此。“我们对标准化的定义,可能和你不太一样,我觉得好喝就是最大的标准化”。王骠举了个例子,2017年,苏阁鲜茶就开始在店里手剥葡萄,做“巨峰葡萄水果茶”。“当时很多人和我说,你这个手剥葡萄,不标准,不行啊。”
“但是这几年,为什么很多品牌也开始用手剥葡萄了,因为葡萄罐头标准,但不好吃,那标准化有什么用呢?消费者不会为此买单的。我们不喜欢说标准化,我们喜欢说产品稳定性,可能不是100%标准的,但是相对稳定。有一定的偏差值,是顾客可以接受的。偏差值的产生,正是因为我们要用些新鲜的,或者手工的东西,去满足消费者的新需求。”王镖说。
聂云宸曾经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也说,“极度标准化的产品往往是平庸的,而可以做得非常好,却难以保持水准,也是糟糕的。我们一直在试着保持两者间的平衡。”
苏阁鲜茶在产品观念上,跟喜茶所坚持的产品理念还是比较接近的;发展了10年,门店规模只有117家,确实较为克制。所以,苏阁鲜茶算是喜茶在同类产品上,做了中间价格带的延伸。
而像喜茶投资的和气桃桃,主打是桃味茶饮。本人猜测喜茶给的估值较低,根据和气桃桃对外PR的信息来看,用的说法是「几百万的天使投资」,按照500万来预估,估值1亿元左右。
从和气桃桃的三百多家门店的分部来看,较为分散,江苏60家、上海46家和浙江41家,江浙沪的门店占比接近一半,但是其他的门店分部非常分散,远到黑龙江和甘肃。门店管控和供应链的覆盖能力,容易失控。
餐饮领域的规模效应,先是城市规模效应,其次才是全国规模效应,所以很多品牌都是先在一个城市密集开店。通过密集开店测模型和练兵,有了强大的组织能力+锋利的门店模型+供应链,就能较快扩张。
和气桃桃的加盟的扩张策略是较乱的,全国到处放,门店端品质估计不稳,放加盟还是找得第三方公司做的(填了一个手机号,就被卖给更多的快招公司,接了N个奶茶快招公司的电话)。其实较为稳妥的策略是,即便找第三方放加盟,但是需要要求第三方,放加盟的地区做限制,比如我是北京的公司,放加盟,我就先只要河北和天津,其他地方不要,这样一步步去做。
从这几家公司的投资策略来看,就是在业务空间确定的细分品类和团队上,直接做Buyout(控股权收购),而在品类、价格带和加盟模式摸索上的延伸,还是做小股东去了解一下情况,顺便做防御性投资。和气桃桃这个标的让人有点没看懂,或许看中的是茶三代的上游资源?
3、延伸出一个问题:投资同类的茶饮品牌,哪些能力是可以复用的呢?
从王柠柠檬茶的公众号和小程序来看,王柠柠檬茶的设计风格和店内员工的服装等跟喜茶门店内的很像,并且小程序的底层模板一致。
数字化的能力(数据中台)和上游供应链的采购(包括原料、包材和物流冷链运输等),这些能力都是可以复用的。设计团队其实也是可以的,像九毛九就是在不断通过前端门店的体验和设计风格的重塑,去迎合年轻人的需求,在确定性的品类里面做新品牌拓展,赌能不能跑出下一个“太二酸菜鱼”,寻找第三和第四增长曲线。
近一期的「疯投圈」播客有提及喜茶,有点像欧洲的美第奇家族,出资去资助那些有创意的人来做产品和品牌创新。
前端多品牌战略,可以不断夯实后端供应链的建设能力,让后端建设起来的资源,复用到效率最大化;其实也是在不断加深自己的护城河。
4、零售化的探索
2020年,喜茶依据线下积累的品牌势能,开始做以快消零售产品、茶叶和周边产品为主的零售化探索,满足不同场景下的消费需求,也是一种拉升门店交易额的一个办法。
晚点的一则报道也说明了这个问题:一位接近茶颜悦色的人士表示,茶颜悦色是开始搭售新零售商品,比如茶包等伴手礼,坪效才有显著提升,此前单店单日做到百万元销售额都费劲。根据茶颜悦色天猫旗舰店,单袋冷泡茶包的价格约为 18 元,和一杯奶茶价格相当。这也是奈雪的茶、喜茶为何搭售中央厨房制作的烘焙品和即饮气泡水的原因。
2020 年3月喜茶天猫旗舰店上线,7月喜茶京东自营旗舰店上线;今年喜茶开始大范围将气泡水产品铺设进7-11、全家等便利店,开始线上与线下齐发力。
这里做一个大胆的猜测,国内的元气森林在气泡水等零售端产品能力和铺货能力做得这么强,终局可能会像星巴克和雀巢一样的模式。喜茶把零售化的业务卖给元气森林,收品牌费用,门店以外的渠道都交给元气森林去铺货,不然就有点浪费社会资源的感觉。喜茶和元气森林背后站着的共同股东有红杉资本,可能决定权没那么大,做一点小推动是有可能的。
5、茶饮外围饮品的品类延伸投资
除了茶饮领域投资和零售化探索,就是继续做饮品的延伸投资,不论是入股Seesaw,还是投资野生植物YePlant,还是投资低度酒WAT。
在植物YePlant和WAT的投资中,出了多少钱公开资料中没有,就按照公开资料猜测一下Seesaw的案子,做个逻辑分析就可以。
百福投Seesaw的时候,出资4500万,估值1.8亿。过了4年,估值提升超过6倍,也就是估值超过10.8亿。喜茶5个点进去,按照11亿的估值,也就是出资5500万。Seesaw在2019年销售收入7460万元,而在2020年收入为7110万元,按照11亿的估值来看,差不多是给了15倍的PS。
在咖啡领域,特别涉及线下门店的业务,值得喜茶做更长远的投资,像投资野生植物YePlant,其创始人就是少数派咖啡的创始人,还有自己的咖啡烘焙工厂,也有自己的咖啡豆品牌——治光师。从治光师的品牌理念来看,或许是不想让咖啡这块业务做得那么商业化,所以选择用燕麦奶等植物基这块业务走上商业化的路径。
野生植物YePlant对外宣传已经成国内燕麦奶第二大To B的供应商,从燕麦奶的产品扩品到椰汁,估计是常规路径,毕竟对于喜茶来说,这部分的供应链采购还是希望控制在自己的伙伴手上。
而在低度酒上的投资尝试,是做零售化的产品,还是做一些日间咖啡奶茶,晚上小酒馆的尝试,就还需要时间来验证。
来源:食品资本局
冷链服务业务联系电话:13613841283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