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政策优化后,预制菜还是门好生意吗?11
过去的三年疫情时期,预制菜成为了餐饮行业的新风口。
在资本端的推动下,大小企业纷纷入局。预制菜市场不仅涉及到食品制造产业,还拉动农业、餐饮、酒店、零售等多个消费产业,预制菜成为各大企业和资本聚焦的新盈利点。然而,聚光灯下的预制菜也曾被人诟病,有人说预制菜是“猪狗食”,是“科技与狠活”。
2023年,随着防疫政策的优化,消费者们纷纷走出家门,堂食、现制餐饮的生意又好了起来。但行业中也不免也有了质疑预制菜赛道是否能够持久发展的声音。
继广东、江苏、河南、山东、上海等地政府也相继提出加码预制菜后,国家层面也开始重视预制菜赛道。近期,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提出,要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
作为投身预制菜赛道数年的代表企业,叮咚买菜预制菜事业部高级商品开发总监欧厚喜近日在上海举办的供应链生态峰会上分享道:“2022年春节期间,整个预制菜的大盘占比超过了整体GMV的20%,在疫情期间,上海地区最高的时候,预制菜的GMV占比超过了25%。”
在防疫政策优化后的2023年,消费者对疾病与健康的观念产生了很大转变,相比过往更多了一分谨慎与理性,也重新反思当下与未来的消费需求。
当谈及2023年叮咚买菜的预制菜关键词是什么,欧厚喜认为是“品价比”,而非“性价比”。“两年前刚刚加入叮咚,我们选品的时候,很多人告诉我预制菜不能卖得太贵,也有很多合作伙伴给我们提供的样品是廉价的、便宜的。但我们想说,品质很重要。预制菜是食品,是吃到嘴里的,我们不讲究绝对的性价比,但一定要讲究品价比。我们可以问上游供应链要毛利、要利润。”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称,中国的预制菜市场,经过疫情三年的消费培养之后,消费者对于预制菜已经有了全新的认识。整体来看,预制菜在B端的应用场景会越来越多,运用频次会越来越高。那在c端的话,目前来说中国的消费者对于预制菜还是有一定的抗拒心态。但是,未来随着新生代人口红利的持续叠加,以及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预制菜走进千家万户是迟早的事情,关键的一个问题还是在于预制菜的企业在产品研发以及产品的还原度这一块做的如何。
有专家也有相似的观点。CIC灼识咨询合伙人冯彦娇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从C端看,家庭小型化趋势、工作时长增加以及疫情防控措施等因素催化预制菜行业的加速发展。而从下游的B端餐饮企业角度看,连锁化率提升后餐厅对于菜品的标准化提出更高要求,同时在各类成本压力和疫情打击下,降本增效已成为大势所趋。B端餐饮企业希望通过预制菜缩减餐饮人力成本,实现出品速度快、标准化、去厨师化功效,提升整体盈利水平。
由此看来,B端预制菜的发展似乎与疫情的关系并不太大,因为相当一部分的预制菜正是在餐厅堂食中被消耗的。而促使B端预制菜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还是餐饮行业的连锁化和标准化。
“所以,从未来发展的角度来说,我觉得预制菜还是一个非常好的赛道,无论从国家层面的政策引导,还是资本端的推动,还是产业端企业的蜂拥而至,以及消费端的接受程度来说,都会逐渐加快。从一二线城市,再到三四线城市整体的接受度,会慢慢从被动式接受到主动式的接受。整体上,我觉得防疫政策的放开对预制菜的影响会有,但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朱丹蓬说。
冷链服务业务联系电话:13613841283
标签: